小议潮州人

  • A+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摘要

潮州人,尤其现在生活在潮州古城及其周边的人,的确大多持一种小富则安的人生态度。回朔历史,其来有自。我们潮人的祖先,大部来自中原,迁移的原因,大都因为战乱。因战乱而离乡背井,谓之逃亡。逃出去干什么?诚然不是去投资设厂创业,而是找个地方生活!

弘扬潮汕文化,展示潮人风采

外地人来潮州古城,出于关心,在谈了潮州人的种种优点之外,不会指出潮州人的一些不足。其中,小富则安的人生态度常被提及。

这不奇怪,在国人个个豪气干云,争上富豪榜题名的今日,这座南方古城中,都是家家户户工夫茶,连街上行人都那么悠闲,这就难怪从行人步履匆匆的香港来的杨锦麟大大看不惯,直言潮人小富则安的态度和喝工夫茶的行止要不得,不改则不能跟上时代。

然而,潮人听了都似乎不为所动,仍然我行我素,照样的喝工夫茶,不只对小富则安心安理得,还认为是知足者常乐的心态,有利社会和谐。

潮州人,尤其现在生活在潮州古城及其周边的人,的确大多持一种小富则安的人生态度。回朔历史,其来有自。我们潮人的祖先,大部来自中原,迁移的原因,大都因为战乱。因战乱而离乡背井,谓之逃亡。逃出去干什么?诚然不是去投资设厂创业,而是找个地方生活!

有道是,乱世英雄起四方,也有俗语谓富贵出凶年。战乱之时,一部分人认为是大富大贵的机会,立马投军打天下去;另一部分则不跟他们玩,收拾细软,扶老携幼,找个远离战火的地方安身。前者如亭长刘邦和小和尚朱元璋之辈,后者则就是我们的祖先。

从军,可以赤手空拳而去;逃难,则须有经济作基础,那么远的路程,或舟船、或车马。所以,我们这些潮州人的祖先,基本是历朝历代的城镇商贾,乡村富户、文官家眷。现今潮人之重商、崇文和精耕细作的种田方式,恰恰是祖传家风。

我们潮人的祖先一路南迁,走走停停,或几年一迁,或几代一徙,最后来到潮州,见这里山是柔的,水是静的,风是轻的。北有五岭高触天,南有大海无边际。地域不广却土地肥美,气候宜人,是最适合人休养生殖的地方。于是住了下来,你经商,他读书,我耕作,一起享受生活。

你说是潮人天性不想大富大贵么?不,查一查历史,潮人先祖在中原时就不乏大富大贵之人,只是到了潮州,客观条件造成他们只能小富。让我们举一个村子为例。这个村,创村之初,也许就是一家,或者几户亲戚,再或者是几户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朋友。也就是说,几百年前是一家,目下也是乡里乡亲。在过往的农业社会,生产资源是一定的,耕地和水面都是不变的,乡亲们每人分一亩几分地耕作,几尺水面养鱼。本领高点的,收成多点,外加勤劳,再多养点牛羊三鸟。你就算小富了。想再扩大发展,当然,得向穷亲戚买地,这对于祖先“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潮人来说,于心不安,更于心不忍。我自小生活在农村,的确听到长辈有这种议论,说“杜猴不食洞口草”,要发展,到外地去,到外洋去。那些小富仍不停步的潮人,真的都到外地去,到外洋去了,他们足迹遍及世界,大富大贵者多多。那些留下来的,觉得既然要大富得殃及乡亲,那就安下心来经营生活吧!留下一句俗语叫“刻苦作、快活食”,就是努力工作,尽情享受。看看潮州人生活方面的衣食住行中的文化含量,你就可以感受到他们把祖先逃难而来是为生活的初衷发扬光大到何等地步。犹以住食两者更鲜明,从小客厅的字画到小庭院的花木,常使外来的文化名人赞叹不已,饮食文化也能树一帜,潮菜潮州小食之名闻天下,更不用赘述。当然,享受生活的极致,则是常受外地人非议的工夫茶。

说到对工夫茶的非议,我真想当面对杨锦麟先生说:这一点你错了。工夫茶是生活方面的事,与工作无关,就像睡觉与工作无关一样。喝工夫茶并不影响潮州人李嘉诚、饶宗颐、陈复礼等人成就各自的伟业,他们的业绩并不在你这位不喝工夫茶,每日拼老命干活的杨先生之下吧。

诚然,潮州人是应该对小富则安,不思再进取的人生态度来一番反思了。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知道这种心态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但今天社会已进入后工业时代,到了信息社会了。我们已不只生活在原先聚族而居的那个乡村,而是地球村的村民了。我们的舞台再也不是每人一亩几分地,而是五洲四海了。那么,小富则安的负面效应就越明显地凸现着。

我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潮州这地方太好了,太适宜人居了。山好水好空气好,衣食住行都方便,尤其她的历史,她的文化。使得不少人一进住潮州,就愿意终老于此。很早以前我就有一个观点,说潮州城最宜生活不宜创业。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来潮州城读书,我的不少同学上大学后在外地工作,家中却千方百计给他找个潮州妻子,为的是让他调回潮州来。外地朋友会说他:可惜了你的事业了,回潮州去,你也就到此为止了。如果把目光投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潮人过洋闯天下,也有不少父母在家中为他娶位妻子,是希望他寄钱回来还是人回来?反正飘洋过海的弄潮儿是心高志远的潮人,往往为了事业没有回来,于是有了林墉的小说《桂姐》那样惊心动魂的悲剧。

我的那些从外地调回来与妻子团聚的同辈人,回来后无一不是降级使用,但父母会安慰他说:俺这样就好,又不愁吃不愁穿。你看,小富则安的心态多有威力。七十年代后期,有一次与黄德林兄到广州开会,在省文艺招待所见到从怀集县来的林丰俗兄,他对我俩说:帮我看看潮安有没有一家小学愿接受他,他要调回来。当时,他的口气是认真的。我和德林是绝对不愿意他回来当小学教师的。幸好他没回来,后来调往广州美院当教授了。

本来,小富则安的小富,指的是物质财富,潮州人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创造上从来没有小富则安,小有成就则止步的观念。这有文化艺术界尤其是木雕、刺绣、陶瓷工艺的许多大师级人物为证。但小富则安折射出来的一些思维方式,在文化艺术界还有影响。一位文友在主编一份杂志,创刊号出来,影响甚好,来稿甚多。他对编辑们说:创刊号已上了稿的作者,第二期就别再用他的。这种选稿原则是极不可取的。当编辑的人都懂得认稿不认人,他为何反其道而行之。这叫“排排坐、分果果”。幼儿园孩子分糖果的原则,人人有份。你的稿件水平高你每期都上,其他作者怎么办?这不就是不忍买穷乡亲的那一亩田一样的思想么?

所幸,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开放、务实、创新、奉献”的新时期潮州人精神正在冲击着小富则安,不思进取的传统心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大讨论,如一股强劲之风穿行于古城的大街小巷。好一个“争”字,新时代潮州人,将会争来一片新辉煌。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转载文章
  • 版权声明:作者: 李英群,来源:潮人在线,发布时间:2008年3月23日21:30:01。全文共 2452 字。
  • 本文摘录自第三方网站,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获取授权请直接联系作者或首发媒体。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